2013-1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及跨国公司的中国化,跨国、跨地区外派越来越常见。美国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提前离开外派地的随行配偶数量正日益增多,外派任务未能圆满完成的主要原因是配偶的不满,外派婚姻破裂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全球最大会员制人力资源组织ECA的城市排名调查显示,全球最适宜外派员工的城市中,新加坡成为世界上为亚裔外派员工提供最佳生活条件的城市,其余亚裔员工青睐的10大城市包括,神户、悉尼、墨尔本、哥本哈根、堪培拉、温哥华、惠灵顿、横滨和都柏林。上海位列中国内地城市首位,在参评的亚洲城市中排名第11位,全球排名则为第78位。与此同时,深圳超过广州和厦门,位列13个被调查的中国内地城市第5位。该排行榜参考指标包括气候、空气质量、医疗服务、房屋、隔离程度、社交网络、休闲设备、基础设施、个人安全和政治气氛等。
员工因外派与否犹豫不决的同时,企业同样举步维艰。
案例A:公司是一家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外派海外的员工超过1500名。公司最头痛的是外派补贴的公平性问题,员工经常抱怨分配不公,究竟外派英国还是肯尼亚的员工应该获得更多补贴?英国生活环境优越,然而物价很高;肯尼亚生活成本很低,但员工必须适应比国内更加艰辛和有风险的生活。
案例B: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外方股东是全球领先的寿险公司,中方股东是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由于中国寿险行业高端管理人才匮乏,外方股东决定派出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担任高管,而中方股东派出的高管则全部来自内地。为这些外籍高管制定薪酬成为合资公司董事会的难题,一方面要有足够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有足的说服力,不会让中方高管感觉不公。
案例C:公司是珠三角领先的房地产公司,制定了开拓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必须大量派出总部员工建设北京、天津等分支机构。然而,员工对于外派积极性远低于公司战略需要,甚至出现了外派员工大量流失的现象:员工普遍认为外派的补贴不足以弥补员工外派作出的牺牲,销售类员工更是纷纷抱怨外派后收入降低。
跨地域扩张的企业都渴望看到的结果是,员工甘愿接受并圆满完成外派任务,认为政策公平合理,公司可以适度控制成本。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了高昂的外派成本,员工却怨声载道甚至愤然离职,严重影响预期业绩。由于企业一般外派的都是中高层或业务骨干,如何设计一套合理的外派薪酬制度激励这些核心人才,对于期望快速异地扩张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分析三家公司案例指出,A公司的外派政策制定较为复杂,不同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物价指数、艰苦程度、住房、购车、教育环境、汇率兑换都充满变数,因此其人力资源部需设专门岗位制定外派政策,并负责员工沟通。B公司的独特之处在于高管的来源地各异,高管之间收入存在差异不可避免。但关键是外派员工整体收入由福利、工资和外派补偿三部分组成,相信只要理由充分并保持良好沟通,中方高管也不会因为外籍高管享有外派补偿性薪酬而感觉不公。C公司则需重点考虑如何补偿员工的住房开支和生活开支。
FOCUS电子月刊,每月为HR以及合作伙伴分享最新人力资源行业资讯、政策热点等信息,内容涵盖企业资讯、HR知识库、行业聚焦、职场风云、员工活动等。
邮箱地址*
点击订阅 FOCUS电子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