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近日,某蓝领工资高过大多数都市小白领的微博迅速飙红,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蓝领工资秒杀小白领,这样的新闻已不新鲜。对此,人们的直观反应是:白领为啥越来越不值钱?而有些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蓝领的高薪时代是否已经来临?
一般来说,某一工种工资的高低与这个工种的供给与需求相关。人们之所以会有白领工资应该高于蓝领的惯性思维,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白领要比蓝领更“稀缺”。但一个工种是否真的“稀缺”,还取决于社会对这个工种的需求。因此,中国蓝领与白领之间的工资相对水平,事实上取决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蓝领的需求方主要是劳动密集的生产部门或低端服务业,而白领的需求方则来自于高端服务业。中国当前出现一些蓝领工资高于白领工资的现象,正好反映了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在人口红利衰竭的情况下,正进入痛苦的调整期。
从劳动需求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快速”地实现产业升级,即对白领有更高需求的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那么白领的工资水平就会出现上升。但现实中,这部分升级速度不是很快,因此对新增白领的需求速度也不会很快。而由于房地产、基建等部门的持续景气,以及城市高收入阶层对劳动密集的低端服务业的需求上升,社会对与此相关的蓝领的需求上升。同时,向东部大中城市供给蓝领工人的增速近年来却在下降。这些都是造成蓝领工资上升的原因。
除了区域人口的流动变化对蓝领与白领的相对工资水平造成影响之外,对人口受教育情况的分析,更加强了以上的结论。2006-2013年的8年间,中国当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增长了近一倍,本专科毕业生增长了70%,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却只增长了40%。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从2006年多于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70万人,变成了2013年时少于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508万人。
综上所述,当前大中城市出现的部分蓝领工人工资高于白领工资的情况,不仅与国家区域经济政策有关,还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有关,但归根结底,与中国产业升级速度缓慢有关。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转型将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但蓝领工人的“好日子”能持续多久,则仍存疑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是一种赶超经济,而经济赶超背后也是教育的赶超。在当前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没有明显大突破的情况下,中国一定程度上“超前”的普通高等教育使得白领的供给非常充足,事实上也造成了对白领工资的打压。
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蔡昉提供的数据,中国2010年的大学生占人口比为10%,而美国2006年的数据是40%。这种差别自然是由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存在差距造成的,但作为赶超经济,靠近美国经济的经济结构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么?
FOCUS电子月刊,每月为HR以及合作伙伴分享最新人力资源行业资讯、政策热点等信息,内容涵盖企业资讯、HR知识库、行业聚焦、职场风云、员工活动等。
邮箱地址*
点击订阅 FOCUS电子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