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知识库秋招季,什么样的大学生,HR真的不能要?

秋招季,什么样的大学生,HR真的不能要?

2016-09-25

金九银十,又是一年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秋季校招季,你造吗?每一次校招的背后,都是HR们的一把辛酸泪,面试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符合心意的却少之又少。某HR用亲身经历的校招血泪史,告诉你什么样的大学生值得要?什么样的坚!决!不!能!要!
 
1. 玻璃心我们不要
 
玻璃心不要、玻璃心不要、玻璃心不要、玻璃心不要!
 
重要的事情说四遍。来工作的人不是你老师,不是你家长,没欠你人情,没收你学费。在你希望别人把你当成年人来看时,请自己先把自己当个成年人来看。
 
哭,怨,烦,怜,怒……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请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请具备高情商,才能做个正常的具备社会性的人。
 
2. 交不出结果的我们不要
 
你的任务是交出工作结果,产生商业价值,不是像在学校一样,交个报告做个测验,等老师打完分就完了。没考好,然后拍大腿怨天尤人。
 
在商业社会里,你的价值跟你交出的商业结果相关,你交不出商业结果,做一件事情返工多次,质量还不行......那,请问,公司为什么要留下你做赔钱买卖?
 
有人说,“请不要那么资本家,眼里只有钱,请把我当人看,不善待员工,不发展新员工,也不利于公司发展。”
 
哦,不好意思,公司的钱是拿来善待和发展有潜力的、懂得如何尽快交出商业结果的员工的,这样才是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哦。
 
3. 回答问题逻辑混乱的我们不要
 
什么是混乱逻辑呢?
 
举个栗子:上司问:昨天说的报告开始做了么? 
 
如果没做,而且有原因,请看以下不同的回答: 
 
回答1:还没开始,抱歉,这是我今天的priority。昨天我临时被调去帮业务团队准备他们的产品小样了。当时他们要帮忙要得很急,我没办法及时与您沟通,就先去帮忙了。下次我会再调整好我的工作安排。 
 
上司回答:哦,很好,没问题的,谢谢你的帮忙和主动性,那你今天开始做可以的。报告不是特别急,deadline前能完成就好,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或同事问一下。
 
回答2:啊,昨天业务的Simon叫我去帮他们准备东西,他们好像很混乱,公司好像人手不够,就帮她们准备东西,加班到7点才完成,到后面他们说要请我吃饭,我不好拒绝就去了。你知道的我刚来,又是助理,不是很清楚我的职能安排(委屈状),公司这块也没有说清楚...到底以后要不要帮他们...而且叫我的又是业务team leader,都是上司...(无助状,低头看地板)
 
上司心理:故事那么长,借口那么多,而且现在还没回答到底开始做了没有,再说下去,我都忘记我问什么了。嗯,同学,来,让我们聊一下你的沟通方式...
 
HR点评:问你问题,不是讨伐你,不是责怪你。我问你话是在沟通任务进度,这是我的逻辑意图。问你封闭式问题,你回答我,就按照逻辑来,给个封闭式的答案,做了,没做,都可以。再给你的解决方案(我今天会当做高priority的任务来做)。再解释一下原因,说话积极,别抱怨。别猜测上司是在责怪你,你家长老师以前责怪你,那是你以往经验的包袱,现在我们一个团队的,高效的个人生产率和团队组织效能才是大家要的,懂得这个,你得到的才是信任和赞赏。 
 
4. 眼高手低的我们不要
 
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些知识技能经验还分硬技能,软技能。有些大学生,来了就要大项目,要别人尊重,要站到最闪光的点,觉得凡事都很简单。
 
但给了任务,哪怕是简单的,也做不好。做不好,看到不足,去找提高的方式,努力提高,那也很好。但有些大学生呢,做不好总有一大堆原因,“你没告诉我”,“他没给我资料”,“这个我之前不懂”,“这个太简单了,我没放心上所以出错”,”以前我就是数学不好,所以图表这块我也是经常出错的”……
 
不好意思,公司不是学校。在职场,你不会的请去学,你没有的请去问,你做不好的请去练,你不知道怎么举一反三的请去积累。学习知识,练习技能,积累实战经验,能在变化的环境下完成任务,扎实地一个一个任务做漂亮了,你就有机会做“大项目”了。
 
5. 老觉得自己吃了亏的我们不要
 
“我同学毕业拿12,000,我才拿5,000!”
 
你同学是你初中同学,大学学的软件开发,现在在腾讯工作,你学英语专业,现在选择做助理,同学,如果有时光机倒退回去,你也可以选另一个专业,但你说你不喜欢枯燥的编程。
 
“我希望公司理解我,我一个学生,家不在这里,上海开销那么大,1房1厅靠近地铁的租金要3,000,吃饭看电影找女朋友要钱,希望我的生活质量不要降低,到手7,000我觉得可以凑合的,上海平均工资1万多,希望公司体谅一下员工。”
 
请问,你的工资为什么要跟平均工资比?上海人平均工作1年以内么?你租房为什么一定要1房1厅在地铁附近,上海人平均都住地铁附近么?找女朋友要钱,那你要靠自己努力成为个有钱的男生,不要靠公司打赏好么?
 
最后,说两句HR真心话:公平,本就不是客观的,公平感是比出来的。拿不同的标准比,公平感就会随之而变。举个栗子,假如今年大学生薪资平均税前3,300,你拿到了5,000的offer,于是偷笑。但一听,睡上铺的兄弟拿到了6,500,你就觉得5,000低了,时不时跟公司同事哼哼两声,发个朋友圈说工资少。但过了两个月,发现他每天要加班到9点,于是你又平衡了。公司给的待遇一直一样,为什么你的公平感却一直变?这算不算庸人自扰,或者给HR及上司添乱?
 
应届大学生们,HR不是不爱你们,是怕选到了不合适的、三观不正、玻璃心、小公举型的,俺们要不起,不敢要,更不想要。
 

下一篇:如何管理千禧一代员工?

返回

FOCUS电子月刊,每月为HR以及合作伙伴分享最新人力资源行业资讯、政策热点等信息,内容涵盖企业资讯、HR知识库、行业聚焦、职场风云、员工活动等。